2025年11月2日星期日

Obsidian 实践篇:如何让记录成为一种本能?

  见字如面,我是艾康。
点击关注👆 一起探索AI,共同成长~图片





 

本文字数 2561,阅读大约需 12 分钟

在「新手篇」里,我们已经把 Obsidian 从安装到使用的基础操作都走了一遍。

理论上,你已经掌握了构建「第二大脑」所需的一砖一瓦。

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学会了所有道理,并不意味着能坚持下去。

就像斥巨资办了健身卡却很少去,买了书却放在角落吃灰一样,工具本身并不能保证我们能养成一个习惯。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记录」这个动作,从一个需要刻意提醒的任务,变成一种下意识的本能。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要大量、频繁地记录?

在讨论具体方法之前,我想先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记录?

很多人对记录的理解,还停留在写日记、发朋友圈的层面,记一下今天吃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这,没有错,但它只触及了记录最浅层的价值。

真正的记录,是一套完整的自我监控系统,是一面能照见真实自己的镜子。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遗忘和麻木。

你以为自己很努力,可能只是用忙碌来填补空虚;你以为你在进步,可能只是在原地踏步。

img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系统性地使用 Obsidian 之前,我的笔记散落在各个平台,混乱不堪。

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输入、在思考,但几个月下来,似乎什么都没沉淀下来。

直到我开始用 Obsidian 强制自己记录每天的想法、学到的新知、工作中的复盘。每天记,每周回顾,每月总结。

一段时间后,我震惊地发现,我过去很多所谓的「思考」,只是在重复咀嚼同一个问题,并没有深入;我所谓的「学习」,很多时候只是在被动收藏,从未真正消化。

记录,就是那面镜子,它逼着你看清了真实的自己。

记录的本质,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反馈回路。

你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中间哪里出了问题,下次如何改进。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

因为人的大脑天生就爱遗忘、爱美化过去。

不记录,你永远活在自己编织的幻觉里。

当你开始频繁、大量地记录自己,你就拥有了审视自己、迭代自己的能力。

那些被你忽略的关键点、那些隐藏的行为模式,都会在文字中浮现。

这,才是记录真正的力量。

让记录成为本能的三个技巧

理解了记录的重要性,再来谈具体的方法。

如何才能让打开 Obsidian 记录这件事,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分享三个我亲身实践后,觉得极度有效的技巧。

img

一、键盘快捷键

熟悉我的老粉可能知道,我之前是程序员,但在我最早入行之前,其实是个电脑小白。

那会儿我的老师,教我的第一件事,不是直接去看书、看教程学编程,而是让我先把盲打学会。

我当时非常不理解,学这玩意干啥?用电脑打字,谁还不会了?

不解归不解,碍于老师的权威,不得不听话照做。

就在我耐着性子,在金山打字通里苦练了两周左右,我惊奇地发现自己使用电脑的效率,明显高了很多。

这种提效的体现,不是说我把电脑玩得多 6,而是我可以眼睛不用离开屏幕,不用分心去看双手应该放在哪个键位上,我可以更专注去思考问题。

这个小小的改变,对我后续的影响非常大。

包括后面我还打算去学五笔,但学习曲线实在有些陡峭,几番尝试无果,就放弃了。

但同时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学习成本不高的输入法——双拼,在经历了两周艰难的过渡期之后,我完全学会了双拼。

img

遗憾的是,我只学会了一半——双拼方案,另外一半双形方案需要背字根,实在难背。

尽管如此,它带给我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我甚至一度觉得,我能把写作这个习惯坚持下来,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在物理输入上是没有障碍的。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减少操作上的「摩擦力」,是养成一个习惯至关重要的一环。

快捷键的本质,就是将需要「思考-寻找-点击」的复杂动作,简化为一种无需思考的「肌肉记忆」。

这里分享几个我最常用的类型:

文本通用快捷键:在所有文字编辑器里都是通用的,这些基础操作能极大提升你的编辑效率。

img

Markdown 语法:这是 Obsidian 的核心,习惯之后,你的双手完全不需要离开键盘区去找格式按钮,让思绪不被打断。

img

系统级快捷键:在 Windows 里,Win + 方向键 可以快速管理窗口布局。在 Mac 上,你可以通过Raycast 或 Alfred 这样的启动器,用几个字母就快速打开软件、搜索文件。

在之前的这篇文章里有详细介绍过 Mac 里的 Raycast:《最近的自由,是 Raycast AI 给的》,如果你也是 Mac 用户,非常推荐用起来。

我强烈建议大家花点时间,把最高频的几个操作,都找出或设置成快捷键。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小,但当它累积起来,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指数级的。

二、任务自动化

一件事情只要有重复,就有被自动化的潜力。

自动化的思维,是让我们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有创造性的思考。

最简单的自动化,就是建立模板

在 Obsidian 里,可以用 Templater 插件实现。

比如,经常记读书笔记,就可以创建一个包含「书籍信息」、「核心观点」、「我的思考」等模块的模板。

每次读新书,一键创建,直接往里填内容就行,省去了每次手动重复输入。

当然,还有一些复杂的的自动化,可以实现更进阶的需求,例如搭配其他工具实现随地大小记,电脑和手机都有方案。

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后续可以专门出对应文章详细介绍。

三、美化Obsidian

最后这个技巧,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差生文具多」的表现。

但我想引入一个心理学概念:「宜家效应」

img

研究发现,相比直接买来的成品家具,人们对自己亲手组装的宜家家具会赋予更高的价值,也更愿意长期使用。

因为在「折腾」的过程中,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与这个物品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你的 Obsidian 也是如此。

它不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工具,而是一个可能陪伴你五年、十年,甚至一生的「数字家园」。

花点时间,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调整默认字体,配置一些赏心悦目的插件,把它打造成舒服的样子。

这个过程,虽然耗时,但它能让你更喜欢这个自留地,当你每一次打开 Obsidian 都心生愉悦时,记录的习惯自然就更容易维持。

写在最后

今天分享的三个技巧:快捷键、自动化、美化,本质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记录的「摩擦力」

让这个行为变得更简单、更快速、更愉悦。

当阻力足够小,正反馈足够强时,习惯的养成便会水到渠成。

记录将不再是一件需要用意志力去对抗的事情,而是融入你日常思考与生活的一种本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你提供一些启发。

如果你也对 Obsidian 感兴趣,欢迎关注,这个专栏会持续更新。

往期推荐阅读:

• 八年换了 N 个笔记工具,最终还是选择了 Obsidian

• Obsidian 入门篇(一):从劝退到真香,你只需要先搞懂这件事

• Obsidian 入门篇(二):如何无痛开始写下第一篇笔记?

• Obsidian 入门篇(三):搞定多端同步,让你的笔记无处不在

• Obsidian 插件篇:告别选择困难症,新手看这篇就够了

• Obsidian 实践篇:如何将碎片化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图片

我是艾康,会持续分享AI时代下的思考方式,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欢迎关注公众号,为星标


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公众号」,免费送你一份《AI编程与智能体从 0 到 1完整手册》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感谢点赞、在看➕关注👆,我是艾康,咱们下篇见!  

图片

图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UniVoice:首个在大语言模型中统一自回归语音识别和流匹配语音合成的框架。

添加微信号:AIGC_Tech,公众号小助手会拉你进群!点击下方名片关注AIGC Studio公众号! 添加微信号:AIGC_Tech,公众号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AIGC Studio公众号 ! 获取 最新AI前沿应用/ AIGC实践教程 ! 厦大联合上海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