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 日,Stream Finance 突然公告其 Delta 中性策略合成资产 xUSD在交易中亏损
11 月 3 日,Stream Finance 突然公告其 Delta 中性策略合成资产 xUSD在交易中亏损 $93M,并冻结存取款功能。
消息一出,xUSD 价格从 1 美元迅速暴跌,如今已接近归零。
更严重的是,xUSD 曾以"高达 18% APY 的 U 本位收益"吸引众多 DeFi Curator,将其作为抵押资产纳入循环贷策略:抵押 xUSD ➡ 借出 USDT/USDC ➡ 铸造新的 xUSD ➡ 再抵押
随着 xUSD 崩盘,这些循环贷仓位全部变成事实坏账。
但这起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 xUSD 的问题,更是整个 Curator 模式的系统性风险。
一、Curator 模式到底是什么?
Curator(主理人)其实就是 DeFi 世界里的流动性基金管理人。
他们主要活跃在 无需许可式借贷协议(如 Euler、Morpho)中,通过设计、部署、管理带有策略逻辑的资金池 Vault,让普通用户"一键存入"即可获得复杂策略收益。
但所有风险判断、杠杆管理、资产配置……都由 Curator 决定。
这意味着整个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信任游戏:
你的钱,Curator 去开车;他赚钱你分红,他翻车你买单。
二、Stream 暴雷揭露 Curator 的行业性结构问题
1)不是看不见风险,而是没人提醒有坑
链上透明 ≠ 风险透明。
Vault 的结构、抵押比例等在链上可查,但真正的风险藏在底层资产中,比如这次的 xUSD。
问题在于:
Stream Finance 从未披露完整储备证明
没有资金托管机制
没有独立审计报告
许多 Curator 明知存在疑点,却仍把 xUSD 纳入循环贷策略,把高风险资产包装成"安全收益产品"。
一旦底层资产崩盘,整个循环贷系统就是多米诺骨牌。
2)机制错位: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对称
Curator 收入来源:
管理费
业绩费(通常 5%~10%)
这导致一个天然错位结构:
Curator 有动力追求短期高收益,但真正承担风险的是用户。
赚了 Curator 分红;亏了用户买单。
在这种激励结构下,Curator 天然更倾向于冒险。
三、Cap:Curator 模式的制度化进化
很多人说 Cap 只是一个稳定币协议,但本质上它是对 Curator 模式的制度化重构。
它不是"重新发明轮子",而是给 DeFi 的赛车加上:
安全带
刹车系统
自动熄火机制
Cap 采用 三权分立式架构:
1)Operator(操作员) = Curator
负责执行策略,但必须:
提交押金
从 Cap 储备借钱才能操作
这意味着 Operator 不能瞎搞。
2)Restaker(担保人) = 风控部门
负责为 Operator 的行为背书。
如果 Operator 亏损:
Restaker 的押金会被罚没。
因此 Restaker 会盯紧 Operator,不让其乱开风险。
3)Liquidator(清算人) = 审计员/保安
当 Operator 风险超标或抵押不足,会自动触发清算,通过荷兰拍回收资金,避免系统性爆仓。
四、Cap 如何修复 Curator 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1)风险共享体系
Operator、Restaker 都必须承担损失,风险不会被甩锅给用户。
2)自动化清算机制
不依赖"人良心",风险控制写进代码。
3)激励对齐
Operator 想赚钱必须先承担风险;Restaker 想获得收益必须监督 Operator。
相比"盲目信 Curator",Cap 把"信任写进制度",让 DeFi 从"实验金融"走向"可持续金融"。
五、但 Cap 仍然不是完美的
目前系统中出现了:
同一参与者既是 Operator 又是 Restaker
——就像"自己比赛又当裁判"。
这会破坏制度原本的制衡性,需要 Cap 团队持续优化机制。
六、总结:Stream 的教训与 Cap 的方向
Stream 的失败:
底层资产不透明
Curator 无担保、无清算、无监督
高收益被伪装成低风险
最终"所有人都亏,没人负责"
Cap 的进化:
三权分立
风险可追责
自动化清算
激励与风险深度绑定
Cap 并不完美,但它是目前最接近"制度化 Curator 模式"的设计,让风险控制从"靠人"变成"靠机制",为 DeFi 构建真正可持续的安全框架。
文章仅作分享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TG:https://t.me/Labs137
Linktree:linktr.ee/137lab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