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

顶会直聘!大厂ICCV现场玩出新模式,还是鹅会玩

@现场小伙伴,都聊过了吗?

鱼羊 闻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羡慕现在搞AI的大家。

去一下学术顶会,工作机会现场就来了。

是的,大厂AI招聘的风,已经吹到ICCV 2025。

图片

之前吧,印象里大厂的顶会摊位,向来是科研成果的秀场。

而今年的ICCV一逛,我们还真看到了点不一样的花活——顶会直聘

比如鹅厂,来了好多核心业务大佬直接在展台"坐班"。不仅现场跟学生们展开交流技术,连"进厂指南"都聊起来了(手动狗头)。

图片腾讯杰出科学家/青云导师Shanying

还不是泛泛而聊,路过一听,都是什么"技术路线踩了哪些坑"、"A方案为什么比B方案跑得快"、"快发个简历"……

说起来,腾讯对这次ICCV可谓重磅投入,单从展台看,就是全场规模第二大的存在。展示技术实力这一块,更是当家AI业务全员出动,多领域论文库库发。

但你要说单纯秀技术肌肉吧,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稍微一琢磨,就发觉这哪是单纯来参加顶会,也是在组团抢先招人了……

图片

吸睛先搭台,第一步:ICCV展台全面升级

想要摸清大厂的脑回路,咱们先从这全场第二大展台看起。不得不说,鹅厂"壕"气出手,视觉上就很吸睛。

图片

内容上,腾讯也下足了功夫。这一回,当家AI业务无一缺席,混元、微信、游戏、ARC、优图、腾讯广告都来秀了一波最新技术。

比如腾讯混元,不仅有9篇学术论文成果被大会接收,覆盖3D、视频生成、世界模型等最前沿领域,还在大会现场进行了几场boothtalk分享,如果你也在ICCV,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混元的热度。

图片

以混元的强项3D生成为例,这一次,混元3D生成团队带来了《Hunyuan 3D-from Object Generation to World Modelling》的分享,吸引了不少关注。

视频生成方向的boothtalk也基本座无虚席:

混元多模态高级研究员周源分享了打造《Her》——实时音视频通话数字人的端到端方案。

图片腾讯混元多模态高级研究员周源分享现场

除混元相关进展之外,其他业务也展示了前沿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最新结合。

图片腾讯微信视觉团队高级研究员Sunchong分享现场

ARC Lab带来内容生成和3D重构方向的最新成果:GenConstruction。

腾讯ARC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胡文博现场分享了解决开放世界视频的深度序列生成、几何估计、表面法向量提取等核心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用重建技术反哺生成的思考。

优图实验室聚焦数字人领域,展出可变场景数字人,支持生成高分辨率长时长的音画同步视频,能直接带大家云逛展的那种。

本届ICCV,优图实验室有8篇论文成功入选,覆盖的方向也很丰富,像大家都在关注的AI生图生视频,还有在技术领域很受重视的多模态大模型等,都包含在内。

图片

技术有创新,加上在腾讯自身业务中的深度实践,这一大堆新技术进展,属实在现场吸引了不少参会者驻足、讨论。有参会的同学就调侃说:腾讯展台太火爆,根本挤不进去。

图片

量子位悄悄对比了一下6月的CVPR,发现腾讯对这届ICCV的投入,实际上又做了一波升级。更关键的是,40+篇中稿论文和全面技术展示背后,鹅厂更深层的"野心",其实也都写到明面上来了。

带大家浅浅感受两个现场细节……

在各个workshop和Oral环节,腾讯大神身影出没频频,包括混元的Chunchao、周源,优图的Jinlong Peng,ARC Lab的胡文博,腾讯游戏的Yeying Jin等。学术大牛一现身,气氛立即变得火爆,同学们互动积极堪比追星现场(doge),量子位前排都没抢上

图片
腾讯混元3D技术负责人Chunchao现场交流

还有不少业务大佬坐镇展台,配合着腾讯人才计划"青云计划"的背景板,脸上分明写着"快来细聊"几个大字……

一切的指向就很明确了,比起秀技术肌肉,ICCV现场,腾讯更看重的就是一个字——"聊"

顶会直聘再进阶,第二步:鹅厂现场开"招"

具体聊什么?

这么说吧,从技术到业务再到怎么拿offer,都聊上了。

图片

量子位现场旁听了一下,发现围绕前沿AI技术、腾讯业务落地,乃至工作、实习机会,这样的线下碰撞,还真擦出了不少火花。

——还有同学开出了"惊喜盲盒",面基到了仰大名但没见过面的网友(手动狗头)。

图片腾讯混元专场交流午餐会

有同学直言:"来参加ICCV,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和大厂聊一聊工作机会。"

平时在学校,很少有机会能像这样一次性跟这么多大厂的业务负责人直接聊天。线下交流感觉比线上少了很多隔阂,而且线上投简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会被漏过去(笑)。

实际上,不少在海外的留学生,都在重点关注国内的工作机会,只是平时更多接触到的是海外的实验室,对国内大厂的情况了解不深。腾讯这次现场开聊开"招",让大家能一次性接触到所有拳头业务,属实"提供了一个很好、很真实的交流机会"。

图片腾讯杰出科学家Huhan&混元多模态生成技术负责人Qinglin

量子位就碰上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北美的一位同学到了现场,才发现腾讯优图的研究原来不只有"图",腾讯混元也不是只做多模态,在基础语言模型方面基础也很牢固,很多之前没了解到的研究进展居然还和自己的方向很match,"那咋办,得聊啊"。

跟业务负责人们一沟通,倒是真打破了很多信息壁垒,比如,混元今年以来在开源上逐渐打响了名气,但是这次线下接触,对于团队和技术细节的了解更加丰富了,"不来展台了解不到"。又比如腾讯虽然已经在线上发布了一些招聘信息,但在现场的交流中,学生才对具体业务对应的岗位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BTW,不止是学生群体,量子位观察到不少北美大厂的研究员也主动来到腾讯展台寻求交流。一方面,是腾讯这次作为最高档赞助商,阵势属实惹眼;另一方面,在开源模型影响力的带动之下,国内大模型发展情况正在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腾讯作为国内TOP,自然当先吸引目光。

总之,这么一套"秀技术"+"现场聊"软硬结合的丝滑连招下来,鹅厂大力参与顶会的底层逻辑就很明确了:不错过一个人才

确实,顶会上出没的同学们,正是前沿科技探索的有生力量,妥妥是AI人才招聘市场里的"香饽饽",随时都会被提前锁定。(量子位悄悄打听了一下,有业务专家透露,人才质量太高,本来计划邀请20位同学现场交流,实际邀约最后发出了40+份)

图片

而更深一层看,腾讯选择在ICCV这样的顶会"蹲点",其实也是在对未来技术方向提前进行锁定。

顶会之所以成为行业焦点,核心在于汇聚了全球最前沿的技术研究成果。而活跃在顶会上的人才,他们手里握着最新的研究思路,脑子里装着最前瞻的技术洞察。

对大厂来说,吸引这些人才,不仅仅是为团队补充新鲜血液,更相当于安装了"技术雷达"。

通过和这些人才的深入交流,甚至将他们纳入团队,就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技术发展的新信号、新方向,提前布局那些有潜力的前沿领域,避免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陷入"被动追赶"的局面。

换句话说,大厂在顶会的人才争夺战,看似是在揽人,实则是在抢未来——抢那些能引领技术方向的关键大脑,抢那些能让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的技术主动权。

图片

@人才们,第三步:抓准时机

腾讯在ICCV上的动作,再次印证了一点:大模型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最关键的资源

同时,对于追逐在AI前沿的同学们而言,现在也是加入大厂的最佳时机

用天价offer掀起硅谷抢人大战的Meta就是一例:在薪资之外,更被顶尖人才们看重的,是超级智能实验室人才和算力密度双高带来的AI研究资源、前景和机会

以此为鉴反观国内,围绕"AI研究资源、前景和机会"这个锚点,在各个层面上,国内大厂其实亦有独特的优势。

其一,是"All in AI"的大趋势下,对AI研究丰富的资源支持。

以鹅厂为例,2024年四季度AI战略加速以来,在研究投入上,2025年上半年,腾讯研发支出达到391.6亿元人民币,一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1%和17%。

从最近的顶会进展也可以看出,算力的持续投入,加上腾讯自身产品矩阵带来的数据优势,腾讯2025年在AI技术的产出,正在来到历史高点。

其二,是产品应用层面的巨大市场潜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证明了中国厂商做应用的能力。

而像鹅厂这样的大厂,更是有丰富的将技术转化为亿级用户产品的经验,并已构建起多元业务场景组成的平台优势。

其三,是对顶级人才的重视。

从各家大厂的顶尖人才招聘计划中就可一窥:待遇、资源,每一家都是竞相押注的状态。

ICCV现场这样的线下活动交流资源,腾讯也在持续加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与人才们深入接触、面对面交流,可谓是诚意拉满。

实际上,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大模型研究的快速发展,海内外越来越多的关键人才正在把目光聚焦国内……(坊间传闻,懂的都懂……)

所以如果你进入毕业年,正在看工作机会,是时候考虑一下通过腾讯青云计划这样的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所了。

毕竟现在,有人才密度和算力密度的地方,就是全球大模型圈目光最聚焦之处。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别再等 GPT-5了!谷歌终极王牌 Gemini 2。5 Pro 来了,国内直接免费用!

别再等 GPT-5了!谷歌终极王牌 Gemini 2.5 Pro 来了,国内直接免费用! 别再等 GPT-5了!谷歌终极王牌 Gemini 2.5 Pro 来了,国内直接免费用! AI圈的朋友们,你是否还在苦苦等待下一个革命性模型的发布?是否还在为复杂的网络环境和高昂的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