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打开朋友圈,全是这个叫"manus"的东西!
manus?!
又一个所谓的"革命性"技术出现了?每次这种东西一出现,就有一堆人开始预言世界末日。上次是ChatGPT,这次又换新角色了?职场末日论好像成了数字时代最长情的网络连续剧。
Twitter更是夸张,刷了半天全是这货。看来不是你了解世界,而是世界逼着你了解它那些莫名其妙的新玩意儿。
我不得不去搜索了一下,看到公众号这么一个标题:
"Manus真的是天选打工人,一夜之间要失业了"
啊,又一个会让我们集体失业的神器?记得上个月还有个什么东西也要让我们都失业来着。不过现在想不起来了,因为我们都还在...上班?
真搞笑,每次新技术一出,大家就开始哀叹自己即将被淘汰。结果呢?加班依旧,工资依旧,唯一增加的只有朋友圈的焦虑帖子。这次的"manus末日论",怕是又要在我们的社交媒体中刷屏三天,然后被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取代。
不过,查都查了,我索性去看看这个让所有人集体失眠的"manus"到底能做啥。一开始我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的。
原来,这位新晋网红Manus自称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AI Agent",能够"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直接交付完整成果"。又一个吹嘘自己能颠覆世界的AI产品,多新鲜啊!
据说,这是一个中国团队开发的产品,能"连接思想和行动"——不仅会思考,还会提供结果。擅长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嗯,还有什么是它不会的吗?标准的AI营销话术。
全网都在疯抢邀请码,好像不用这个东西明天就会被时代淘汰一样。
据说Manus代表着"AI从工具向伙伴转变的潜力",听起来挺感人的,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饥饿营销罢了。
不过,当我深入了解它的功能演示后,我发现,Manus,还真有点料!
特别是看到它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股票分析生成报告,这不再只是简单的数据整理,而是接近专业经纪人的工作了。这种"全知全能"的能力,让我第一次感到些许不安。
仔细想想,很多我们认为需要"人类智慧"的工作,其实是有模式可循的。数据分析、市场调研、基础文案、简单设计...这些工作真的是只有人类才能完成吗?恐怕不是。
如果Manus真如宣传的那样,能够独立思考并执行任务,那么一些门槛较低的工作岗位确实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创造力和情感智能,有些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
这让我想起了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取代了手工业者;又或者是计算机出现后,取代了大批会计和计算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技术革新总会带来工作岗位的重组。
或许我们应该更审慎地看待这个问题:AI不会让所有人失业,但它确实会重塑就业市场。低技能、可重复的工作将首当其冲,而那些需要高度创造力、复杂判断和人际互动的岗位则会更加珍贵。
与其嘲笑那些对新技术感到恐慌的人,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如何与AI共存而非被取代?
所以,既不要陷入盲目恐慌,也不要轻视技术变革的力量。Manus或许不会让所有人失业,但它确实提醒我们,变革已经到来,适应它比抵抗它更明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