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靠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突围,却屡屡栽在贷款审批上?
企业想靠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突围,却屡屡栽在贷款审批上?农商银行 "设备发票贷 + 银税贷" 组合产品重磅发力,以 300-1000 万大额授信、资质达标 7 天极速放款的优势,成为实体企业升级的 "资金后盾"。但为何有的企业轻松获批 800 万,有的却连预审都过不了?关键就在这三大核心指标。
这款组合贷精准匹配企业升级需求,资金可覆盖智能设备采购、生产线改造等场景。江苏某机械企业凭借完整的设备发票与 A 级纳税资质,6 天获批 920 万贷款,快速落地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 50%。而浙江一家电子企业因发票不合规被拒,可见资质细节直接决定成败。
一、企业总被拒?这几点决定通过率
一、发票与纳税数据:审批的 "硬通货"
两类贷款对核心数据的要求各有侧重:设备发票贷需提供 2023 年 1 月后开具的真实采购发票,设备价值不低于贷款额的 30%,苏州某厂就凭 3 年旧设备发票获批 1200 万;银税贷则紧盯纳税记录,年纳税额超 5 万元可冲刺千万额度,纳税信用等级 A 级能享额度上浮 30%,B 级、C 级虽可申请但额度受限。某企业因补开虚假发票被系统拦截,直接进入银行黑名单。
二、经营与征信底线:不可触碰的 "红线"
银行对企业基本面的核查毫不松懈:首先,营业执照需满 1 年,法人持股≥5%,法人变更满 3 个月以上,这是基础门槛;其次,企业及法人无当前逾期,法人无 "连三累六" 失信记录,近半年征信查询不超 6 次,弱看小额逾期但严控严重失信;最后,资产负债率需低于 70%,轻资产企业可放宽至 75%,超过则基本拒贷。上海一家企业因负债率 78%,即便纳税达标仍被拒。
三、材料与合作关系:通过率的 "加分项"
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审批效率:基础材料需齐全,包括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近 12 个月银行流水(对公流水占比超 50% 更优)、发票原件及纳税证明;在贷款行开立对公账户满 1 年的企业,额度可提升 20%,还能享受绿色审批通道。某老客户因提前整理好供应链合同与设备评估报告,审批速度比新客户快 3 天。
二、想提高通过率,建议做好三点
提前核验发票真伪,确保纳税申报连续合规;将负债率优化至 60% 以内再申请;优先选择纳税或对公账户开户行办理。需注意,贷款用途需明确为生产经营,严禁流入房地产、股市等领域。
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无需抵押就能快速获得大额资金。与其盲目申请被拒伤征信,不如对照指标补齐短板,让贷款真正成为企业升级的 "助推器"。
( 免责声明:产品信息来源于产品方官网/网点/客户经理或者第三方公开信息平台,最终以产品方发布为准。本平台只做信息整合分享,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我们公众号联系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