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星期二

分析了1。8亿个岗位后,我发现应届生们好像被AI堵在了门外。

这真的就是终局了吗?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这个作者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就是,他分析了1.8 亿个工作岗位,看看人工智能如今究竟取代了哪些工作。
图片

我经常能刷到AI抢饭碗的帖子,但一直都没有碰到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去分析AI到底抢了哪些人的饭碗。

这篇文章算是个民间调查报告吧,作者像个侦探一样,分析了2023至2025年10月期间,近1.8亿个全球招聘信息,然后跟2024年的职位做了一下比较。

去看看哪些具体职位数量下降最多或者增长最多。

虽然相关性不能等同于因果关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职位确实可以说是受AI影响最大的职位。

我在看完整篇内容之后,除了那些数据和一些反常识的点很有意思之外,我也确实觉得有一个在这个时代,非常突出的现象。

那就是,AI正在杀死绝大多数的新人,也在杀死,学徒制。

在说这个现象之前,有一个基准需要统一,那就是,作者给了一个明确的全社会级别的基准线:

2025年全球职位发布总数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8%。

意思是,整个就业市场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但如果某些职位的降幅超过了这个数字,那可能就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了,比如,AI。

反过来,如果它没怎么跌,甚至在暴涨,这那些岗位,大概做对了时代想要的事。

下面这张图是2025年跟2024年相比降幅最大的前10个职业,从上到下分别是CG艺术家(影视特效 / 3D)、合规专员、摄影师、作家、可持续发展专家、环境技术员、生物信息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岩土工程师、化工操作员。

图片

在跌幅最大的前10名,甚至前5名中,有3个都是创意类岗位,CG艺术家、摄影师和作家。记者也下降了22%,品牌公关也下降了-21%。

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或者创意岗,都会受到冲击。

像创意总监、创意经理和创意制片人等管理职位,比执行类职位表现更好。
图片
甚至创意经理和设计总监,还是逆势增长的。
而且,这个不只是在创意领域。
如果我们看一下,增长最大的10个岗位。
图片
软件工程总监、法务总监、房地产总监、数据工程总监,10个岗位里面,有四个都是管理层。
最多的那个涨了39.62的,是机器学习工程师,这个其实也不是很意外了,毕竟这玩意确实是风口。
我们如果从职位属性上对比。
不要忘了,我们的基准是下降8%。
虽然整体就业市场收缩了8%,但高级领导层职位几乎没有下降,只跌了1.7%。
图片
高级管理层(VP、总监等): -1.7%(超出市场6.3个百分点)
管理层职位:-5.7%(超出市场2.3个百分点,但仍不如领导层)
执行者:-9%,低于市场1个百分点。
这是整个报告里,最悲伤的数据。
虽然我们看到还有其他诡异的东西,比如所谓的开发和客服,这个说被AI替代的最狠的职业,其实并没下降。
图片
但是这些数据,都没有执行层在疯狂的降,管理层还在涨,来的悲伤和悲壮。
虽然有句话说的形容不是很好,但是确实就是一种感觉:
从社会层面,年轻的血液越来越少,而中老登们,越来越稳如泰山。
这个当然可以理解。
我曾经提到过品味,大多数的管理层,都代表着时间和经验,他们说:

"我作为总监,我有这个领域10年的品味和经验,在一些超级牛逼的AI的加持下,我能以超级迅速的速度产出一些还不错的成果,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用新人呢?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力气培养呢?"

其实如果这是这样,我本来对这个报告的态度也还好。

但是昨天晚上,我看到了另外一个Hacker News上的热门内容。

图片

文章名字叫做:

《Work, After Work: Notes From an Unemployed New Grad Watching the Job Market Break》,翻译过来就是:《工作之后:一位失业应届毕业生观察就业市场崩溃的笔记》

我就不放全文了,大概的给大家总结一下。

就是一个美国刚毕业的哥们,CS专业,大学,好成绩,三个AI的实习,第三个是跟DeepMind的合作项目,他自己甚至还自己开了个小咨询公司,接活,开发票,一切都正确得不能再正确。

他把他的能力上,所有该点亮的技能点,全都点亮了。

他以为他拿的是个什么屠龙剧本。然后,他毕业即失业了。入门级的职位,几乎全都消失了。

他去投简历,发现自己那些几年前还能让学长学姐拿到稳定工作的经历,现在,屁用没有。

他去面试,发现招聘的岗位,都不要他。他混在毕业生群里,大家的情绪不是"哎呀今年有点难",而是"这市场已经废了"。

他去跟长辈聊,长辈们只会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 "怎么会呢,失业率明明很低啊。" 

"是不是你不够努力?再多投投嘛。"

这哥们实在有点绷不住了,然后,写了一篇文章,爆了。

其实他说的点,我非常的感同身受。

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都是非常的年轻,都是今年或者明天毕业,但是现在几乎都非常的苦恼,我该怎么办。

初级执行职位,变得越来越少,这个上升的阶梯,好像,越来越窄了。

我当然理解,在经济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极限效率、为了极限的活下去,会选择裁员,会选择不要太新的人,会选择更多的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AI的组合,来发挥出更强更牛逼的能力。

我非常的理解,这也是组织形态逐渐变化的必然。

我,只是有点悲伤。

我不是年轻人,我也不算老登,我9月刚过30周岁,现在卡在一个即将迈入中登的门前。

可我自己,当年20岁开始出去找实习找工作的时候,也曾经是那个新人。

也曾经在的执行岗上,画过一千张烂图,做过不知道多少的垃圾设计,调过一万次看不出差别的颜色,被我们当时的老板骂得狗血淋头,然后他搬着椅子到我旁边,在一个个深夜里,对着屏幕,一遍一遍的教我,然后我自己,笨拙地,一遍遍地,修改。

这些时间,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我现在的自己的品味。

可现在,好像,连进入一个企业,练习的入口都被关闭太多。

我们好像,对未来开启了一场屠杀。

总监们正在变得空前的高效和孤独,一个总监,加上AI,他可以是一个设计团队,一个文案团队,一个策略团队。

好像有的时候,他不再需要那些磕磕绊绊的学徒了。他也不再需要忍受那些新人的错误和粗糙,他不再需要花时间去教,去等。

他只需要,让AI执行。

而那个刚毕业的年轻人,他站在门外,他永远,永远,也无法变成下一个总监了。

因为那条从学徒到总监的,唯一的,泥泞的,需要用时间和失败来铺就的道路...

被AI用效率和性价比,彻底填平了。

我们过去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是怎么传承的?

不只是靠书本,也不只是靠理论。

很多时候,是靠一种近乎愚蠢的,口传心授的学徒制。

我想说一个,小木匠和老木匠的小故事。

小木匠进门,想学做家具,想学雕花,想学那神乎其技的榫卯。

老木匠什么也不教。

他就扔给小木匠一块木头,一把刨子,说:"刨。"

小木匠不理解。这算什么本事?这活儿又累又枯燥,没有半点技术含量。他想问,但他不敢。

于是,他就日复一日地刨。

第一年,他手上全是泡。他恨这块木头,他觉得师傅在耍他。他刨出来的木板,不是薄了就是厚了,七扭八歪。

第二年,他手上的泡变成了茧。他不恨木头了,他开始能听到刨子划过木头的声音,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是涩的。他开始能用手掌,去摸出那不到一毫米的起伏。他开始知道,这块木头是湿是干,是硬是软,顺着纹理下刀,还是逆着纹理较劲。

第三年,他已经不用看了。他闭着眼睛,手腕一推,就是一条光滑平整的木线,他甚至能从一块原木上,感受到它曾经是怎么生长的。

这三年,就是那个执行的过程,就是那个正在被AI抹去的,1000个小时的笨功夫。

然后,AI来了。

AI,就是那个最完美的自动刨木机。

你把木头扔进去,输入老木匠的所有数据,告诉它要多厚,要什么纹理。一秒钟,它吐出来的木板,比老木匠亲手刨的还要完美,还要标准。

好了,现在,你,我,所有的"总监",我们都是那个老木匠。

我们看着这台完美的机器。

再看看旁边那个笨手笨脚、满头大汗、刨了三年还可能出错、而且...还要发工资的学徒。

我们太容易,太容易做出那个理性的选择了。

"你走吧,这活儿,真不如用机器干了。"

我们确实,在这个短期里,赢得了效率。

但我们输掉了一些东西。

我们输掉的,是那个小木匠,在第四年。

当老木匠终于开始教他做桌子,教他最核心的"榫卯结构"时,那个小木匠,那个亲手刨了三年木头的小木匠,他抚摸着那个连接处,他忽然,愣住了。

他把他那双已经磨出厚茧,但比所有传感器都敏感的手,放在了那个接缝上。

他感受到了木头纤维的应力。

他想起了他刨过的,成千上万块木头。

在某个瞬间,他忽然对老木匠说:

"师傅,我觉得,这个榫卯结构,好像,可以换一种方式,可能能让木头更加稳固。"

而这个即将诞生的新的卯榫结构,就是传说中的。

粽角榫。

图片

这,才是品味的迭代。

这,才是业务的创新。

这,才是文明的进步。

AI,在很多时候,就是那个完美的刨木机,它永远,永远,也不会说出这句话。

它只会用老木匠教给它的,用数据库里已有的方式,去刨出10000个一模一样的,完美的,但很难有下一个可能的木头。

更别提,一种全新的结构。

当那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他可能会去做直播,去送外卖,去做一些...AI暂时还干不了的,服务性的,真人的活儿。

但他,再也不会去写代码,再也不会去画画,再也不会去写文章了。

那个本应该在执行岗上,用1000个小时的笨功夫,熬炼出下一个时代的新品味的人...

他放弃了。

而那些,"总监们",会发现,他们越来越对。

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品味,他们的灵魂印记,在这个AI放大的世界里,所向披靡。

然后,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聊。

我们的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均。

直到有一天,这些"总监们",也老了,也该退休了。

他们想交出那手上的衣钵。

一回头,才发现。

身后,空无一人。

这好像,也是一种。

巨大的悲哀。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 作者:卡兹克、扁扁

>/ 投稿或爆料,请联系邮箱:wzglyay@virxac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社群太多,转发累成狗,简简单单搭个智能体每天自动替你转发消息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不要错过精彩文章 📌 持续更新有关Agent的最新搭建思路和工作流分享,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点一点上方的🔵蓝色小字关注,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啦!🌟"      大家好!我是舰长🙏 关于转发内容至多个社群的机器人,我们之前有写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