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里的配图也是一句指令全部生成的,要不你也试试看能不能行?
那个用AI淘汰了公司一半员工的老板,私下告诉我:AI不会让你变聪明,它只会让聪明人更快地淘汰你。
这话听着刺耳?那就对了。
这篇文章源于上周靠谱销冠基地的一小段分享,一位甲方老板分享了他用AI的「骚操作」。他每次拿到AI的答案,都会多问一句:「为什么这个答案好?请演示你的推理过程。」
然后靠谱问他图啥?他回了我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让AI用波士顿矩阵分析自家产品线,用SWOT拆解竞品策略,甚至用PESTEL模型诊断一个账号为什么赚钱变少——一个3-5年经验的分析师,可能半天搞不完的活儿,AI十分钟交卷,还不用喝咖啡。
更可怕的是,他手下的员工,现在写周报都不敢糊弄了。因为他会直接把汇报扔给AI,命令它:「结合公司核心KPI,给我的下属提一个尖锐问题。」
摸鱼?混日子?AI眼下,无所遁形。
---
01 为什么大多数人,连AI都救不了?
你是不是也这样用AI:「写一篇小红书风格的文案」「给我一个短视频脚本」「生成一周的选题计划」……
然后,你拿到了一堆正确但平庸、精致但无用的答案。
你以为是AI不行?不,是你不行。
AI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自身的思维层次。你给它的指令是「散点」,它回给你的就是「碎片」;你给的是「框架」,它回你的才是「系统」。
那个老板告诉我:「AI从来不生产新知,它只是思维的加速器。」他手下有个3年经验的运营,用AI写文案,生成的东西永远离题万里;而他本人,哪怕刚接触AI,却能通过精准提问,让AI帮他做出90分的策略。
这个世界,终究是聪明人领导笨人,哪怕笨人手里拿着同样的工具。
02 那些靠AI起飞的人,做对了什么?
我观察了至少50个靠AI做个人IP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发现一个残酷事实:
成功的人,在用AI之前就已经成功了。
@李一舟 卖AI课翻车,但很多人没想明白:哪怕在他最受争议时,他的流量结构、销售话术、转化模型——没有一样是AI替他想的。那是他过去十年商业认知的变现。AI,只是他刚好踩中的「弹药」。
相反,很多盲目冲进AI赛道的小博主,每天用AI生成「AI搞钱攻略」「AI副业秘籍」,内容同质化到可笑。他们输的不是工具,是脑子。
真正聪明的人,比如我认识的一位顾问,他让AI模仿《经济学人》的写作风格分析行业趋势,要求答案必须包括数据支撑、对立观点和一句讽刺性的结语。因为他自己就知道什么是好内容。
你看,AI只会服务你,不会拯救你。
03 你的思维,才是AI时代的唯一护城河
说回开头的那个老板。
他为什么能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演示你的推理过程」——就榨干AI的精华?
因为他脑子里有模型,有框架,有判断好坏的标准。
- 你没有波士顿矩阵的概念,就不会让AI帮你分析产品;
- 你不懂PESTEL,就不会让它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六个维度帮你找问题;
- 你连SWOT都背不全,又怎么能指望AI帮你制定战略?
AI是火炮,但瞄准镜始终在你眼里。
所以,别再去收藏那些「保姆级提示词大全」了。真正该积累的,是经典商业模型、思维框架、逻辑推理方式——那些真正构成你认知的东西。
04 现在开始,像聪明人一样训练AI(和自己)
如果你还想挣扎一下,不想被AI淘汰,我送你三条实操建议:
1. 学框架,而不是背提示词
去读《金字塔原理》,学MECE法则,看波特五力模型是怎么用的。你的思维有了骨架,AI才能往上长肉。
2. 当个「讨厌」的甲方,永远多问一层
每次AI给你答案,强迫自己多问一句:「为什么?」「数据支撑在哪?」「有没有相反案例?」——就像那个老板一样。
3. 用AI倒逼自己成长
让AI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帮你复盘项目,让它模仿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批判你的决策——让它成为你的思维陪练,而不是答案生成器。
---
最后,分享一句我被怼过的话:
「AI不会取代你,但会用AI的人会。」
共勉。
欢迎关注指挥官公众号,在AI商业化方向上有更多交流。
文章里三张配图是一句指令全部生成的,效果满意不?要不你也试试看能不能行?
想要这个方法的,加指挥官微信,直接分享给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