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8秒思考"现在是什么时间",却被告知建议用户自行查看设备?国产之光Deepseek可能已经被降智
近日,一张关于 DeepSeek(深度求索)AI 的对话截图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用户仅询问 "现在是什么时间",DeepSeek 却经历了长达 12秒 的"深度思考",最终回复称 "无法提供实时时间",并建议用户自行查看设备时钟。
(图片引用:DeepSeek 对话截图)
这一事件迅速成为 国产AI"降智" 争议的焦点,引发用户大量吐槽:
"问个时间都要 8秒,还答不上来?" "以前能写代码、解数学题,现在连时间都查不了?" "国产AI之光,怎么越用越倒退了?"
那么,DeepSeek 的这次"翻车",究竟是 技术缺陷,还是 合规限制?国产大模型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 争议焦点:DeepSeek 为何"答不上来"?
1. 技术逻辑严谨,但用户体验割裂
从截图分析,DeepSeek 的内部处理流程似乎相当 系统化:
✅ 环境检查:确认自身能力,判断是否支持获取实时时间。 ✅ 时区考量:分析用户可能的意图和所需时间格式(如"下午3:45")。 ✅ 透明说明:明确告知限制,无法联网获取实时数据。
然而,这种 看似严谨的技术逻辑 却带来了 糟糕的用户体验:
❌ 效率极低:简单查询耗时 8秒,远慢于Siri、小爱同学等 秒级响应 的助手。 ❌ 过度解释:用户通常只需要 直接答案,而非复杂的技术性分析过程。 ❌ 功能缺失:无法联网获取实时时间,与具备此能力的 GPT-4o、Claude 3.7 等国际模型存在差距。
核心矛盾:用户寻求 即时、简单的答案,而模型却展示了 复杂、低效且最终无效 的处理过程。
2. 用户热议:DeepSeek 真的"变笨"了吗?
在AI社群中,用户对 DeepSeek 近期表现的评价呈现 明显分化:
支持者观点 | 反对者/吐槽者观点 |
---|---|
(图片引用:社区讨论分歧)
📉 DeepSeek"降智"背后的三大潜在原因
1. 合规审查的"紧箍咒"
国产AI普遍面临 更严格的监管环境。DeepSeek 可能为确保 内容安全与合规,加强了过滤机制,但这可能导致: 过度敏感:部分正常提问被误判或拦截 (如下图所示)。 (图片引用:疑似敏感词拦截示例)
回答保守:为规避风险,答案趋于"标准"、"空洞"。 知识库受限:可能因版权或合规问题移除部分训练数据,影响知识覆盖和准确性,甚至增加 模型幻觉。
2. 模型优化的"副作用"
为 提升响应速度 或 降低运营成本,DeepSeek 可能采用了 模型压缩技术(如量化、蒸馏)。这虽然能优化效率,但也可能牺牲部分 推理精度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image-20250421143023472 速度优先:可能以牺牲深度思考能力为代价,换取更快的响应时间(例如,从20秒优化到5秒)。 资源限制:免费版本可能运行在 计算资源较少 或 模型规模较小 的配置上。
3. 商业策略的"指挥棒"
部分用户猜测,DeepSeek 可能采取 差异化服务策略,效仿业界常见做法(如 OpenAI 的 GPT-4 vs GPT-3.5,Anthropic 的 Claude 3 各版本): 将 "满血版"或最强模型 优先或独家提供给 付费或企业用户。 免费版 则提供基础或略有降级的版本,以 控制成本、吸引用户基数并引导转化。
(图片引用:商业模式对比示意)
🚀 国产AI的十字路口:挑战与未来
DeepSeek 的此次争议,实质上折射出 国产大模型 在发展道路上普遍面临的 技术、商业与合规 之间的复杂博弈。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和用户满意,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 如何在 严格合规 的框架内,最大化保持模型的 智能与实用性? 🔹 如何有效平衡 免费用户体验 与 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 如何在 基础能力、功能完备性及用户体验 上,积极追赶甚至超越 国际顶尖模型?
🤔 你的选择是什么?
👉 继续支持 DeepSeek,期待其优化改进? 👉 考虑转向 其他国内外 AI 模型? 👉 保持 观望,看国产AI阵营如何应对挑战、寻求突破?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在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三位读者,将赠送Plus&SaaSGPT周卡套餐(不降智),一个在国内就可以使用各大顶尖Ai模型的网站,包括gpto3,claude3.7,gemini2.5pro以及不降智的Deepseek:https://agi.maynor1024.liv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