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跪在殿中的年轻大臣——吏部侍郎陆子轩。陆子轩,年仅二十五岁,却已是朝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出身名门,博学多才,以清廉正直闻名。然而今日,他竟在早朝之上公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令人震惊。永乐帝高坐龙椅,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陆爱卿,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陆子轩抬起头,目光坚定,毫无惧色:"臣知。臣想以下犯上,恳请陛下赐臣一死。"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暗自揣测。永乐帝脸色铁青,手指紧握扶手,似在克制怒火:"陆子轩,你平日以忠义自居,今日却口出狂言,意欲何为?"陆子轩深吸一口气,朗声道:"陛下,臣有一事相瞒,今日不得不言。臣……臣与皇后娘娘,有私情。"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永乐帝猛地站起,怒目圆睁:"陆子轩,你胡言乱语!皇后乃一国之母,岂容你如此诋毁!"陆子轩苦笑,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奉上:"陛下,此乃皇后亲笔所书,内有详情。臣与皇后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然臣知此乃大逆不道,故自请死罪,以全忠义。"永乐帝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愈发阴沉。信中字迹娟秀,情真意切,诉说与陆子轩的爱恋及对皇室的愧疚。他将信揉成一团,摔在地上,怒喝:"来人!将陆子轩打入天牢,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定夺!"陆子轩被拖走,殿内众人低头不语,心中波澜起伏。夜深,天牢内。陆子轩盘膝坐在草席上,闭目养神。牢门悄然开启,一道倩影走入。皇后蹲下身,握住他的手:"逸之,是我连累了你。若非我,你何至于此。"陆子轩摇头:"娘娘,臣自知罪孽深重,但臣不后悔。能与娘娘相爱,臣此生无憾。"皇后泪如雨下:"可如今,你将命丧黄泉,我该如何是好?"陆子轩轻抚她的秀发,温柔道:"娘娘,臣死不足惜,只盼娘娘保重自身。"皇后哽咽:"不,我不能让你死。我会求陛下饶你一命。"陆子轩苦笑:"娘娘,陛下岂会饶恕我?今日之事,已是死罪难逃。"皇后坚定摇头:"不,我定要救你。逸之,你等着我。"言罢,皇后转身离去,留下陆子轩望着她的背影,眼中满是柔情与无奈。翌日,永乐帝召见皇后。御书房内,他背对皇后,声音冷漠:"皇后,你可知罪?"
皇后跪下,泣道:"臣妾知罪,求陛下开恩。"
永乐帝转身,目光如刀:"你与陆子轩,究竟是何关系?"
皇后泪眼朦胧:"陛下,臣妾与陆大人确有私情。然此情非臣妾所愿,乃陆大人以臣妾家人性命相要挟,臣妾不得已为之。"
永乐帝皱眉:"此话当真?"
皇后点头:"求陛下明察,臣妾实乃受害之人。"
永乐帝沉默片刻,叹道:"罢了,朕会彻查此事。你先退下。"
数日后,陆子轩被带至刑场,行刑在即。围观百姓议论纷纷,皆为这位年轻大臣惋惜。
行刑台上,陆子轩神色平静,环顾四周,似在寻找某人。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尖叫:"住手!"
皇后冲出,扑到他身前,哭喊:"陛下,求您饶他一命!"
永乐帝站在高台,冷冷道:"皇后,你这是何意?"
皇后跪下,哀求:"陛下,臣妾与陆大人确有私情,然罪在臣妾一人,求陛下饶他一命。"
永乐帝怒喝:"你乃一国之母,如此行为,已是罪无可恕!"
皇后抬起头,目光坚定:"陛下,臣妾愿以死谢罪,只求放过陆大人。"
陆子轩急道:"娘娘,不可!"
皇后转头,深情地望着他:"逸之,我不能让你为我而死。"
言罢,她拔下发簪,刺向心口。鲜血染红衣襟,她缓缓倒下,脸上带着解脱的微笑。
"娘娘!"陆子轩惊呼,却被侍卫按住。
永乐帝震惊,走下高台,抱起皇后,悲痛欲绝:"皇后,你何苦如此……"
皇后握住他的手,用尽最后力气:"陛下,臣妾……对不起……"话未落,她气绝身亡。
陆子轩泪流满面,仰天长啸:"娘娘!"
永乐帝抱着皇后尸体,泪水滑落,喃喃道:"皇后,你何苦如此……"
数月后,陆子轩被贬为庶民,流放边疆。他孤身走在荒凉官道上,心中满是悲痛与悔恨。他本想以死明志,却连累了心爱之人。如今,他唯有带着思念度过余生。
永乐帝自皇后死后,性情大变,朝政日渐昏暗。陆子轩那句"臣想以下犯上",如魔咒,永远留在他心中。
多年后,陆子轩在边疆病逝,手中紧握皇后发簪,眼中满是眷恋。永乐帝在位三十年,因抑郁而崩,传位太子。
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