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AI知识工具,仅13人团队,却引来31位衙门人员上门——只因被巨头举报"
这是老米的第608篇原创文章
近日,一款AI知识工具,仅13人团队,却引来31位衙门人员上门——只因被某平台投诉"涉嫌不正当竞争",有点意思。
不正当竞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款AI知识工具Get笔记,上面有个功能,可以方便用户同步公众号以及视频号的数据信息,把这些信息同步到Get笔记上。实际上就是做了一个数据同步功能,只不过这个功能的开关在用户手上,用户想同步什么样的数据,就可以主动去做同步设置。
结果就被某平台举报了。
大概的事情经过就是这样。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下Get笔记主理人的原文,貌似现在还没被删。
我看了一下公众号下面的评论,感觉这些评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普通用户光愤愤不平是没用的,大象搞这么大的阵仗,肯定是碰到了大象的某些红线。这个红线会是什么呢?
为什么一个日活只有5万的AI小工具,会引起这头大象的强烈反应?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AI时代创业的核心三要素是什么?算法、数据、算力。
算力跟你的用户量和资金实力有关系,像Get笔记这样的AI创业小公司,直接租用第三方平台的云服务,这是最常见的。
算法的话,现在国内中小AI创业公司用的都是开源大模型,其实能力差别也不大。
最关键的是数据——在AI时代,谁能掌握自己的一手数据,谁就在未来的AI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
对于大平台来说,数据是唯一不可复制、不可外借、不可妥协的战略资源。
现在中文的语料库里,在我看来通用的优质数据库只有三家:
第一家是抖音,有大模型,也有自己的数据源;
第二家是腾讯,有微信生态和视频号的数据;
还有一家就是小红书。
所以阿里一直想收购小红书,但一直没有谈下来。如果阿里把小红书收购下来,那就在未来AI竞争中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否则阿里还是缺少一块优质的通用数据库。
既然数据这么重要,那么平台巨头就会把数据作为非常重要的一条红线。Get笔记这只蚂蚁,一不小心踩到了大象的这条红线。
从功能上看,Get笔记是一款AI类的知识整理工具。它做的这些数据同步功能,包括同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数据,说白了这个同步功能就是在爬数据。
不过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功能确实挺好用的。毕竟用起来特别方便,有时候想看一个视频号直播,但是没有时间,那就把这个链接发到Get笔记里,它就会帮我自动同步这个直播间的信息并自动整理,回头有时间再来看。
但可惜,平台和用户,从来不是同一个世界。
站在平台方的视角来看,这就是在同步我的私有数据,因为这样就绕过了平台的内循环,建立了新的知识入口。平台无法容忍红线被踩——虽然你体量小,现在只是一只蚂蚁,但是大家都跟你这样学的话,那可能将来就会有1000只蚂蚁、1万只蚂蚁都这么做,那我的数据就会不断被别人同步走。
对于巨头来说,数据必须得在我的平台内部内循环,而不允许第三方的工具在我之外建立外循环的通道。
据Get笔记的主理人说,他们也同样在采集抖音平台的数据,抖音还没有对他们采取行动。我相信抖音接下来也会在这方面进行行动,一定会保护自己的数据,不会允许第三方去轻易公开采集,这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要理解平台的一些原则,哪些事情平台是不能容忍的。比如你踩到我的数据红线,平台是绝对不能忍的。因为涉及数据的时候,哪怕你是所谓的友军,也不能触碰我的红线。
某平台经常会干掉所谓的友军,就像之前电商时代的一家最大的私域工具商,在快要上市的时候已经估值百亿了,结果在上市的前夕被某平台给收拾了。结果对方只能放弃这款工具,因为被封过一次,肯定会有第二次,就这么错过了财富自由的机会。
虽然这家公司也是某平台投资的,而且还是ma老板旗下的投资公司亲自投资的,但没办法——某平台要做私域工具的话,一定是自己做,不会让第三方去做这些核心业务。后来不就推出了企微,其实很多功能都是学的这家第三方公司。
对于某平台来说,只要你触碰了我未来要做的方向,我哪怕投了你,也会随时中止合作。因为"友军"只是阶段性联盟,而数据主权才是核心资源。
作为中小创业公司,就要思考一下如何在平台上与平台共存。
除了要思考大象抄袭我怎么办这个问题——我相信Get笔记的主理人肯定深度思考过,但他可能还没有思考过另一个问题:大象要告你,你怎么办?名义就是涉嫌不正当竞争,本质就是说你非法同步我的数据,因为你做的功能可以同步微信生态里的数据,但没有得到大象的授权。而且大象也不会开放这样的数据给第三方,某平台在数据这一块是非常保守的。
对于Get笔记这个工具,我觉得需要把这些同步大平台数据的功能全部下线,未来肯定是不能再用了,因为这是平台的红线——不能某平台我的数据,不能建立外部的循环。这个其实简单想想,就能明白了,就像你在抖音生态里,抖音也不喜欢你偷流量到私域里,其实逻辑是一样的:你动平台数据,平台就会动你。
只能让用户自己手动去搜集上传。
然后最好是通过内部关系协商一下,因为打官司肯定是不用想了,不可能打得过某平台的。而且大象这一次阵仗搞这么大,就是要杀鸡儆猴、杀一儆百的。
最理想的局面就是看看能不能大事化小,把这些同步功能全部下掉,然后活着,安安心心做自己的AI知识管理工具。
毕竟做出一款好用的ai工具是不容易的,Get笔记这产品目前还是亏钱的。
我本身也是Get笔记的深度用户,日活用户,每天都在用。
第一是随时随地方便记录灵感,
第二是每天都会花十分钟时间,来复盘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还是挺方便挺好用的。真心不希望它是我用过的第一个被大象干掉的AI好工具。
希望此次31人上门事件,能成为所有AI创业者在产品设计时的一个提醒。
注:本文仅基于公开信息进行学习与记录,不涉及对任何平台或企业的攻击、评判与指责,欢迎理性讨论。
1、本文由老米自研的AI写作工作流生成,文中的我不一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
2、老米CPS,现居杭州,2008年开始创业,拿到几波时代的红利,目前持续创业+体验生活中,老米私微:494536543,精力有限,仅限回复老米笔记群成员。
3、如果您觉得我写的内容有启发,请点个赞,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多谢!
4、欢迎打赏256加入老米的学习笔记群,每2天更新一次,服务有效期1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