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语气,这个聊天的感觉,我人麻了。
震撼,是因为它生成的声音之真实、之流畅,让我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
恐惧,是因为这种效果似乎已经越过了某个阈值,打破了人机声音之间那道隐形的次元壁,我真的无法想象,我在听的东西,是AI生成的聊天。
兴奋,是因为我知道,终于,这个世界上的无数内容创作者们,可以彻底摆脱过去声音内容生产的桎梏了,尽情享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
这个AI播客,打开扣子空间(就是扣子做的那个Agent平台)就能直接使用。
扣子空间网址在此:https://space.coze.cn/
这里我插一句,扣子空间之前要邀请码,现在已经全量开放了,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使用。
过去,我们谈内容,大多都是文字或视频,这两种形式统治互联网这么多年,但它们各自有明显的缺陷。
文字虽然有深度、有效率,我也是靠文字为生,但坦诚的讲,文字这个东西天然缺乏情绪,读者的共鸣度除了笔力之外,其实大多数时候,完全取决于读者本人的代入感和想象力。
而视频虽然声画并茂,但创作成本极高,比如我的一期短视频,动效比较重,2分钟的视频我的剪辑几乎都要剪6个多小时,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几乎要消耗全部的注意力。
但播客不同,它只占用你最闲散、最被浪费的注意力,而不占用你必须投入的视觉通道,你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只需要倾听。
它本该是最平衡、最温暖、最有人情味的媒介,却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人类主播的音频质量高但生产成本高昂,周期冗长,而传统TTS虽快速便宜,但是缺少互动感,特别是一些干货内容,TTS读出来的东西,我自己真的很难听下去。
就像微信自带的这个听全文,我就想问你,当你在开车的时候来听我的文章,你是更想听一个冰冷冷的TTS呢,还是听一个类似于播客的形式,两人有来有回以聊天和讨论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呢?
答案不言自喻。
而AI播客,填补上了人类创作者数量不足的空白。
AI播客不仅仅会成为内容的载体,我觉得也像可视化网页一样,可能演化成一种新的媒介。
比如未来人们可能更愿意在开车、洗澡、做饭时听新闻,听小说,甚至听公众号文章,而非用眼睛去盯着屏幕。
AI播客的普及,会逐渐模糊听觉和视觉内容的边界。
内容不再是内容本身,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文字转AI播客、PDF转AI播客、音频转AI播客、视频转AI播客等等,实在太有意思了
比如我们不想在上班的时候公然摸鱼吃瓜,那其实,就可以把一个吃瓜PDF,直接转成AI播客,两人聊,可比看文字,更有意思。
这个PDF是我文章里的老演员了,AI生成的,但是很对瓜味。
只需几分钟。
一个比吃瓜文档更沉浸式吃瓜的AI播客,就完成了。
https://space.coze.cn/s/r2CZypIP6RQ/
推荐听,超好听,我自己听的,津津有味的。。。
甚至不仅是文件,你还可以,扔一段B站视频上去,让它给你生成AI播客+网页。
https://space.coze.cn/s/5gMvrjjqjHI/
而且不止是扔一个文件上去,你其实提出一个问题,你让他搜索完以后跟你说,其实也没问题。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特厨隋卞和MCN的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了,然后有一个梗特别的火,叫i人团队。
如果你没听过这个梗,不知道的话,其实完全可以跟扣子空间说一句:
无需文件,无需素材,直接一句话,他就会去搜索,搜索完然后给你生成,AI播客,让你最快速最生动最沉浸式的看懂,i人团队这是什么梗。
https://space.coze.cn/s/arJLN3JEbbA/
最后我想聊聊替代。
诚然,很多人也在讨论,AI播客会不会对真人播客产生冲击。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对所有内容创作者都是一样的。
我依然认为,人类播客的独特吸引力仍不可替代。
真人主播通过长时间陪伴,与听众建立的是一种拟社交关系,听众喜欢的是主播鲜明的个性、真实的情感交流,这种由人性火花构筑的纽带并非AI一串流畅的话语能复制。
AI播客可以提供知识和娱乐,但很难让听众对背后的AI人格产生认同和喜爱,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不是真实的人。
所以我觉得,其实扣子空间的这个AI播客,是把整个播客的盘子给扩大了,让更多人,理解、尝试播客的乐趣。
而不是替代。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 作者:卡兹克
>/ 投稿或爆料,请联系邮箱:wzglyay@virxac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