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一个悄然崛起的国产神器,火了!

最近我发现一个非常魔幻的现象,也恰好是当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 AB 面。

我们很可能在晚上 10 点看到大疆总部大楼的灯光早已熄灭,但百米外的科技园写字楼里,苦逼码农还盯着满屏的代码焦头烂额。

如今大疆、美的等企业用 "强制下班" 掀起了反内卷浪潮,身边的无数开发者却依旧深陷残酷的围城,既要应对 AI 编程的围剿,又被迫在 Android、iOS、HarmonyOS 系统适配中透支时间。

这场撕裂背后,我认为藏着两个相悖的生存逻辑:实体制造业正借政策东风挣脱 "用加班换增长" 的枷锁,而数字世界却因技术迭代加速陷入更隐秘的内卷。

作为一名常年与代码厮混的技术人,我时常感慨:移动互联网的十年,既是开发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术内卷修罗场"。

一方面,超级 App 的崛起势不可挡。微信早已成为国民级应用,甚至银行  App 里都能点外卖、买电影票。Gartner 预测,到 2027 年全球一半人口将成为多个超级 App 的日活用户。但另一方面,开发者们却深陷泥潭:多端适配地狱、发版审核渡劫、开发成本爆炸

就在开发者们在超级 App 的夹缝中苦寻出路时,各个超级应用的小程序平台这时悄然崛起。并在这些年形成爆发式发展,因为小程序天然有着独特的优势:

  • 跨端能力:一套代码跑遍手机、PC、车机甚至冰箱(没错,真的有人在小程序里控制冰箱温度);

  • 敏捷迭代:绕过应用商店审核,热更新分分钟上线新功能;

  • 生态融合:既能寄生在微信等超级 App 中"蹭流量",也能成为自家 App 的生态扩展工具。

但问题来了:如何让小程序不只是"微信生态的附属品"?如何让企业既能自建生态,又能无缝对接公域流量?答案藏在 FinClip 这个"App 万能脚手架"里。

接触 FinClip 时,内心 OS 是:"这不就是微信小程序引擎?"但深入研究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FinClip 本质上是一个小程序 runtime,任何人能把自己或第三方的小程序搬到自己的 App 里

FinClip 的杀手锏是彻底的混合架构

  • 在原生层:核心功能用原生开发,保障性能;

  • 在 H5 层:临时活动页继续用老代码,不浪费历史资产;

  • 在小程序层:业务模块全部小程序化,支持动态插拔。

如果跨端兼容需求,FinClip 也是近乎变态,手机端 iOS、Android、HarmonyOS 全支持,甚至兼容 Flutter 和 React Native、Windows、macOS、信创系统、车机等 IoT 设备,只要有个屏幕就能运行小程序。

FinClip 的工作原理是实现了一个小程序容器,通过这个 SDK 封装和屏蔽底层操作系统的差异。使得开发者只需要写一套小程序代码,不用管底层的差异都可以运行,而且这个容器极其轻量,核心体积才不到 3MB。

另外,FinClip 支持微信小程序语法 WXML,同时也兼容支付宝小程序、抖音小程序,也就是说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和抖音小程序代码可以直接在 FinClip 复用,无需再二次开发,体验与其在微信、支付宝和抖音 App 保持一致。

官方还自研了一款小程序 IDE 开发工具,界面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具类似,具有自带调试和真机预览的功能。下图是 IDE 开发工具的界面,对于有微信小程序开发经验的开发者来说,上手非常容易。

此外,开发工具还扩展支持小程序一键转换成 App。开发者可以利用 IDE 开发工具中的生成 App 功能,将已有小程序代码快速导出为 iOS、Android 和鸿蒙中可用的安装包。这样开发者无需掌握完善的移动应用开发与打包技能,只需将主要精力放在小程序的产品设计与功能实现上。

技术圈常说:"不要重复造轮子",我怎么认为 FinClip 的使命是让企业不再重复造 App。

可以想象下,你的 App 不再是一个封闭应用,而是可无限扩展的生态平台,业务部门能像运营公众号一样自主发布功能模块,开发者只需专注核心业务逻辑,多端适配、安全合规统统交给基建……

这或许就是移动开发的终极形态:用标准化基建解放生产力,让创新回归业务本质

最后,给大家争取到了专项福利,完美免费注册使用,另外还有机械键盘、颈椎按摩器等好礼,如果对 FinClip 技术或者产品有疑问的小伙伴也可进群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体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一个极具争议的开源项目,「微信克隆人」火了!

你的微信里有没有一个对话窗?它很久都没有弹出新消息,但你却常常在深夜里点开反反复复地翻着。 如果现在,你可以用这些聊天记录克隆出对方的"数字分身",保存下 TA 说话的语气、风格、独特的口头禅,甚至还能给你发来语音,你会怎么选? 最近,GitHub 上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