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米的第606篇原创文章
如果我告诉你,DeepSeek 并不能帮所有人提高效率,甚至可能让你变得更低效,你会相信吗?
作为一个深度使用 DeepSeek 两个月的老兵,我踩过不少坑,今天就来帮你避开这些误区。
误区一:本地部署是更优选择
不建议普通人,对 DeepSeek 进行私有化部署,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首先,私有化部署的模型在性能上必然逊于线上模型。本地部署后,模型将停留在安装当日的版本,不再进行更新,而线上模型会持续迭代优化。
其次,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数据的易用性远比隐私性重要。只有当行业信息数据极为关键时,才有本地化部署的必要。
第三,从投入产出比(ROI)来看,私有化部署并不划算。若选择本地化部署,至少需花费 1 万元购置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且该电脑仅能部署较低参数的 DeepSeek 版本。而线上使用 DeepSeek 不仅免费,功能也更为强大。
此外,市场上有不少知识付费课程鼓吹本地部署,实际上只是为了收取培训费用。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直接使用 DeepSeek 的线上版本才是更优选择,因为它已经经过优化调教,使用体验远超本地部署。
误区二:DeepSeek 的幻觉问题
DeepSeek 的幻觉问题比其他模型更为严重。自 1 月份开始走红,到如今,用户经过两个多月的使用,对此应该有明显感受。其幻觉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它是推理型模型,擅长处理复杂的逻辑任务。当面对信息缺失的简单任务时,它倾向于强行推理,而不会承认自己的无知。
下图展示了主流模型的幻觉率,DeepSeek 幻觉率遥遥领先。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认识:DeepSeek 并非全能,需采用科学的方法降低其幻觉率。
降低 DeepSeek 幻觉率的三种方式:
使用该模型时开启联网搜索,可使幻觉率降低几个百分点(当然,随着中文互联网环境被大量 AI 生成的内容污染后,此法会失效)。
使用其他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如豆包。撰写文章、调整内容时,务必借助其他 AI 校正准确性。
要求模型在信息不明确时直接说明,确保信息准确性,避免随意发挥。
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若 DeepSeek 随意发挥,很难辨别其输出是幻觉还是真实内容,这就像听一个外行侃侃而谈,外行听着头头是道,内行听了直摇头。
误区三:使用 DeepSeek 一定能立即提高效率
我尝试使用 AI 建立写作工作流,起初花费的时间比单独完成写作多出两倍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在初期,我需要熟悉各个 AI 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特点,同时还需协调多个 AI 的配合,并明确每个 AI 的能力边界。这就像学开车,刚开始时间成本高,熟练后才能提效。
随着写作工作流逐步建立和优化,人机协同的效果将优于单纯的人工创作。因此,使用 AI 并非能立即提高工作效率,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应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目前,AI 应用的第一梯队是程序员和设计师,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够充分发挥 AI 的优势。大部分普通人由于专业能力有限,只能将 AI 当作搜索工具使用。
如下图,程序员是使用 AI 的第一大群体。
我们能够建立自己的工作流,是因为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且身处互联网和电商圈子,这是离 AI 最近的领域。若电商圈尚未开始实现 AI 应用的浪潮,其他行业则更为滞后。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观察电商圈的 AI 应用进程,便能了解整体趋势。
误区四:AI 可以替代所有人
AI 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替代人类,但并非能替代所有人,这需分情况讨论。对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AI 具有替代优势。
例如,AI 智能客服可承担 80% 的客服工作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银行电话咨询普遍用 AI 客服。但仍有 20% 的问题需要人工处理。
当前 AI 基础模型的能力相当于 80 分,与人类专家 90 分以上的水准存在差距。不过,人类专家可借助 AI 完成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从而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任务,这才是正确的人机协作方式。
误区五:使用复杂的提示词才能让 DeepSeek 发挥作用
在推理型模型出现之前,使用复杂提示词规定自身角色、任务和格式是必要的。但推理型模型更为智能,能够理解提问的目的。此时,我们只需清晰表达具体问题即可,无需学习复杂的提示词。
我曾刷到所谓的 AI 提示词大神,其讲解的内容让我云里雾里。事实上,推理型模型的出现,使大量提示词专家的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
我们只需不断追问、提问,自然地表达意思,如同与他人正常聊天,无需过于正式地使用提示词。
误区六:轻信假权威
前段时间,一份号称由清华大学出版的 AI 教程——DeepSeek 的说明书在网络上疯传。我们应避免轻信此类文档,因为相关人员可能并不真正了解 AI,往往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真正的行家总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表述形象而深刻。
那份所谓清华大学出版的文档,其最大价值仅在于实现了事件的传播,符合"传媒"的特点。一些专注于撰写 AI 内容的公众号,若水平连此文档都不如,还在蹭热点,这样的 AI 博主基本属于水货,建议果断取关。
误区七:花大钱学习 DeepSeek 操作课程
花大钱报名学习 DeepSeek 操作课程,往往是知识付费者的割韭菜手段。实际上,使用 DeepSeek 的最佳方法是直接向它咨询,它会告知我们如何更好地使用。
在 AI 时代,知识付费的难度将逐渐增加。小额付费(几百元)用户尚可接受,作为一个知识普及的费用。但大额付费则需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地解决方案,否则用户将越来越谨慎。同时,AI 的发展会使许多培训课程的价格下降,因为其中不乏割韭菜的课程。
真正有干货的课程仍具价值,但借助 AI,我们也能学到相关知识,这就是技术民主化的魅力。
DeepSeek 的最佳使用方式
DeepSeek 非常适合做深度思考的伙伴。当我有一个不错的想法时,我就会拿出 DeepSeek 跟它探讨,比如,我大脑冒出一个想法:AI 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它复制经验的能力,然后啪啪的讲一通,DeepSeek 就会沿着我给的方向,进行深度思考,跟我探讨,而且会提出很多有建议性的意见。
在 AI 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力和实践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避开误区,真正利用 DeepSeek 等 AI 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你在使用 DeepSeek 上,还踩过哪些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